主题: 有人说:你对孩子哭穷,孩子才能早点懂事!千万别这么干!

  • 爱情就是难题
楼主回复
  • 阅读:2202
  • 回复:0
  • 发表于:2018/7/30 16:38:29
  • 来自:云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石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苦尽甘来半辈子,难免觉得“对孩子哭穷,孩子才能早点懂事。”
上个周末,我约朋友一起出来逛街,她把孩子也带了出来。
见了面已是饭点,问小家伙想吃什么,他说肯德基,我一口答应下来。去到肯德基,朋友点了个全家桶。当我把全家桶拿回来的时候,却听见她对孩子说:
“我们平时都不吃这些,要不是因为你,谁花这么多钱吃这点玩意儿?家里本来就不富裕......”我赶忙打圆场,说吃饭就吃饭,别讲这些。
孩子慢慢低下了头,他放下薯条,不停地用手在托盘上画圈圈。我问孩子怎么不吃了,孩子摇摇头,说现在不饿。
事后,我私下劝朋友,不能这么教育孩子。朋友却不以为然,还说告诉孩子家里不容易,孩子才能懂事,否则就惯坏了。
这么教孩子有错吗?我一直以为这没什么,父母从小也是这么教育我的。
一家人出去下馆子,本来开开心心的,菜刚端上来,母亲却说:“平时我和你爸吃饭都不舍得吃这么贵的,今天你回来咱就奢侈一把...”
过年买衣服也是:“妈这身衣服穿了三年,都没嫌旧,你可倒好,衣服穿了一年就不穿了...”这些话,让我一直对父母心里有愧。
很久以后,我和一个学心理学的朋友聊天,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付出感太强的父母,他们的孩子总是会不惜一切代价,远离父母的掌控。
听到这个,我沉默了。当年高考报志愿,我就一心报了离家很远的学校,如今工作了,我离家更远。父母在广州,我在北京,相隔2200公里,一年只见一次面,感情也渐渐淡了。这样的教育方式有错吗?我不知道。
我们这一辈的父母,大多是饥一顿饱一顿长大的。苦尽甘来半辈子,难免觉得“对孩子哭穷,孩子才能早点懂事。”
这也迫使我们的父母,大都喜欢通过强调自己的付出来教育孩子。哪怕是开心的时候,也会刻意提一句他们付出了什么。
过年吃年夜饭,他们说“平时我和你爸在家都不怎么吃肉,也就你回来了我们才舍得做”;
出去旅行的时候,他们会感慨一下平时自己有多舍不得,现在花这么多钱出来玩都是为了我。
每每听到父母为了自己这么的不容易,我总是很内疚很自责。可后来我发现:
付出感太强的哭穷,导致父母的爱成了一种沉甸甸的枷锁。
孩子在这样的家里,体会不到幸福,只能体会到内疚。他们觉得,自己的存在便是父母的累赘。
听多了父母哭穷的孩子,不好意思让自己成为焦点,不敢为自己争取利益,不敢为爱发声。
他们总是不自信,没主见,又无法恨别人,坚强又懦弱,卑微又倔强,最后成了悲伤又乐观的矛盾体。
同时,父母的哭穷让他们不断地怀疑自己。很多优秀的姑娘毫不犹豫地拒绝一次又一次机会,她们觉得自己配不上。
即便遇到心仪的异性,她们也不敢迈出第一步。甚至别人来追求她们的时候,她们也会躲得远远的。理由无非一个:
因为父母的哭穷,他们习惯了面不改色地承受最坏的,却永远无法心安理得地享受最好的。
关于此,知乎上有一个话题:“面对父母的付出,莫名觉得很愧疚该怎么办?”其中有一个人的回答特别吸引我。
母亲一边哭穷一边爱我,曾一度给了我很大压力。她说自己怕耽误我学习,宁可一个人住院也不告诉我。
后来我离开家去念大学,聚少离多,这种压力便渐渐淡化。我本以为母亲的压力消失了,却在大学期间,反复梦见自己和母亲因小事争吵。有一次甚至气得想自杀,每次气醒,我都要难受一整天。
多年以后,我接触心理学,在一次分析课上,我立刻想起这个梦,我问老师:我妈特别爱我,我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老师说,你在某方面想和母亲割离。
我这才懂了。是母亲的哭穷让我感到压力。她一直试图用她的付出,左右我的人生选择。
看着这个答案,我突然明白,原来父母哭穷的那些话里,大都也包含同样的思想: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你要听我的话。
强烈的付出感,使他们忍不住去算计比较。一旦孩子没有如自己的意,他们便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审视孩子,亲子间原有的感情,也因此消磨殆尽。
停止哭穷,回归到和孩子的感情当中去,才是我们为人父母最该做的。
你给孩子创造什么环境,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别把穷过继给孩子,让他们活在爱里,而不是亏欠里。
在我们的爱中,他们将以自尊自爱作为人生起点,接着一点点创造自己的新的环境。他们将以自信勇敢作为前进动力,一步步地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