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路南乡村记忆之四——乡村游戏

  • 石林火把传媒广告
楼主回复
  • 阅读:6802
  • 回复:0
  • 发表于:2018/1/29 17:37:52
  • 来自:云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石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路南乡村记忆之四——乡村游戏
文:荷塘月色     图:阿容

旋转游戏——纸风车、桉树捻转、竹蜻蜓、滚铁环、打陀螺
乡村孩子的游戏的玩具绝大多数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材料就地取材,例如:纸风车、桉树捻转、竹蜻蜓。乡村孩子对旋转的事物的认识主要来源于生活,河边的水碾,打谷场上的碌碡(石马滚子),屋檐下的石磨,灌溉稻田的水车,去除粮食瘪谷、杂质的风箱(风车),自行车轮、马车、牛车轮、拖拉机轮,飞机的螺旋桨等。
这些日常生活中事物启发了乡村孩子。这些形形色色事物它们的旋转构成了圆形,圆形的东西都有旋转的特点,它们运动的时候以旋转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乡村孩子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制造出了旋转玩具。
纸风车


纸风车,顾名思义就是用纸叠车的风车。纸风车在乡村特别盛行,是乡村孩子们的最爱。是童年记忆中,幻想嫦娥奔月渴望飞翔,向往蓝天的最直接的一种期望、梦想和寄托。
风车起源于西周,周文王建立丰京(今西安)之时。传说是姜子牙发明的,用来镇妖降魔,原名八卦风轮。明代许仲琳写的《封神演义》第76回中,写到:“到房中取出一物,乃是纸做的风车儿;当中有一转盘,……上有四首幡,幡上有符有印,又有地、水、火、风四字,名为万刃车。此乃孩儿家完耍之物。”纸风车在这里成了能发百万刀刃的神兵利器。作为玩具,纸风车历史悠久,南宋画家李嵩的《货郎图》中,就有纸风车。风车寓意吉祥,又名吉祥轮、四季平安符。象征自由与梦想,象征着一帆风顺。
纸风车制作简单易学。装备一张纸,颜色可以根据各人的喜好,纸张可以是正方形、长方形,以正方形为例。先对沿着两条对角进行对折,留下“×”子形的折痕,沿着折痕,将四个对角剪开三分之二左右,交错向中心折,距中点1厘米处不要折,要留有弧度,四个角折回来后,用胶水粘好,用钉子或牙签对着中心穿插过去,插入玉米秆、高粱杆或木棍的一端,纸风车就制作完成啦!
在我的记忆里,纸风车刚开始是单一白色,为乐夺人眼球让纸风车色泽鲜艳,我们就把白色风车用蜡笔把它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上红、黄、绿、蓝等颜色,旋转起来色彩变幻夺目耀眼。一个纸风车玩得不过瘾,我们就做三五个风车组成一组,那一排排的纸风车迎风转动,风越大旋转越快,呼啦呼啦作响,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至今我仍然记忆犹新,我们小时候举着纸风车在油菜花盛开的田野奔跑,在荷叶如盖荷花飘香的荷塘嬉笑,在麦浪翻滚麦香扑鼻的麦田里捉蚂蚱,在金灿灿笑弯了的稻谷田里抓谷花鱼,在大街小巷中如泥鳅般穿梭,那种兴奋和快乐无以言表。我的耳畔又回荡着那清澈如山泉的歌声:“小风车啊,转呀转,转来了我们的好伙伴。转到操场和公园呀,转出了五彩的艳阳天”。
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同学之间流行玩纸风车。有的同学做的纸风车少两三个多则七八个,插满了教室窗户,各班同学不甘示弱暗地较劲。无风时,静悄悄地,像一朵朵盛开的荷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风时,因风而动,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色彩缤纷舞姿优美。风变大时像一个个陀螺,飞速旋转令人目不暇接。课间时,同学们议论纷纷七嘴八舌唧唧喳喳,都在称赞自己做或自己班级的风车好,银铃般笑声回荡在校园的上空,飘向远方……,一个小小纸风车承载乡村少年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桉树捻转


桉树属外来物种原名尤加利树,我们石林人把它叫做“洋草果树”,原产自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岛及东南亚一些群岛,19世纪末传入中国,1896年引种蓝桉于云南昆明,在云南的种植史有100多年。桉树品种有蓝桉、大叶桉、小叶桉、赤桉等。
  桉树落地生根见风就长,嗖嗖的疯长。在我的家乡堡子村口、路边、河边随处可见桉树。桉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树干粗壮光滑白皙,有的桉树粗壮如砖瓦厂的大烟囱,要两三个成年人才能抱得过来,桉树皮脱落之后用来当烧柴,小时候我曾经捡过桉树皮,由于含有油脂放在锅灶里,燃烧起来噼里啪啦响成一片。
 桉树叶色彩丰富,有墨绿、橄榄绿、草绿、粉绿和粉蓝,四季常青。有的桉树叶如心形,有的形状像牛角,散发出一股清凉油的味道,冲鼻散播的远。在我的记忆中,我们村曾经用大锅煮桉树叶,村里家家户户,大人小孩喝桉树叶水防流感、伤寒等传染性疾病。现在经济价值是用来提炼桉油,作为驱虫剂、除臭剂。夏季蚊虫较多,叮咬人和牲口,村里的老人就用桉树枝或按叶然起篝火来熏蚊子,顿时浓烟滚滚,散发出一股清凉油的气味,烟不呛人,熏蚊效果好。
桉树的花有白、红、黄等颜色,一般像伞状或圆锥状,开花时花团锦簇,一串串挂满枝头,花丝纤细,像蒲公英的花絮。桉树果似倒圆锥形有四棱,可以入药具有消炎杀虫,发表祛风的功效,常用于预防疟疾流感,消化不良。挂果期夏季或冬季。

捡拾洋草果树的果壳玩时我童年的一件趣事。在我读小学的学校门口的河边就有好几棵洋草果树,从树上掉下来的果壳。果壳上面似小碗,下面有小尖柄。把它拿在手上,用食指或中指跟拇指用力捻,放到地上,就像陀螺一样旋转起来,在乡村大家把它叫做“小捻转”。是乡村孩子童年的一件难以忘却的玩具,在上下学途中,小伙伴们围着洋草果树,像鸡啄食一样伸长脖子寻找“小捻转”,口中念念有词“公鸡叫,母鸡叫,哪个找着,哪个要”。一拾一大把,装满了口袋,几个小伙伴寻一个地方围成一圈,各人拿出自己最得意的“小捻转”进行比赛,谁转的时间长,谁获胜。一时齐发,五六小捻转像陀螺一样旋转起来,好似一场扭秧歌大赛。唧唧喳喳,吵成一片,“我的高脚骡子(柄长的捻转)太滴油(转的快)”,“来瞧瞧,我的矮脚骡子更滴油。”欢呼声此起彼伏,激烈的比赛让我们忘记了回家忘记了时间,沉浸在快乐得童年时光之中。
晚霞红得像山猴子的屁股染红了整个天空,桉树上落满了八鸽,黑压压的唧哩呱啦,像村里的长舌妇吵架一样。炊烟里飘荡着饭菜的香味,“回家吃饭喽”,“各家回各家,耗子抬娃娃”,小伙伴们收拾好了自己的“小捻转”带着一身的清凉油味,一步三颠书包在屁股蛋上嘭嘭的响,高兴的回家了。
每当我闻到桉树散发出的清凉油味,我就想起了我童年的“小捻转”。

竹蜻蜓



乡村儿童对天空向往多来源于大自然。蜻蜓我们小时候,把它叫做“蚂螂”,螺旋桨式的飞机,它外形与蜻蜓相似,我们把它称做“蚂螂飞机”,因此蜻蜓成了我们对无边无际蔚蓝天空向往的载体。
竹蜻蜓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民间玩具之一,流传广泛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中国晋朝葛洪所著的《抱扑子》有这样的记载:“或用枣心木为飞车,以牛革结环剑,以引其机。或存念作五蛇六龙三牛、交罡而乘之,上升四十里,名为太清。”其中的“飞车”是关于竹蜻蜓的最早的记载。这种制作简单中国古老儿童玩具,曾让西方传教士感到神奇和惊叹不已,18世纪传入欧洲,20世纪30年代,德国人根据竹蜻蜓的形状和原理发明了直升飞机的螺旋桨。
竹蜻蜓,外形呈“T”字形,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竹柄。二是“翅膀”。竹蜻蜓制作非常简单材料易寻,竹子、木头、纸都可以用来制作竹蜻蜓。一般情况竹子是首选,竹柄把竹子削成圆柱筷子形状,长约20厘米左右。“翅膀”可用长10-20厘米左右,宽约2厘米,厚0.3-0.5厘米的竹片。用刀削平整,再用砂纸打磨光滑,中间打一个直径5毫米左右的小圆孔,把竹柄插入小孔固定牢,把“翅膀”的两端削成斜面,以起到竹蜻蜓随空气漩涡上升的作用。
竹蜻蜓玩的时候用双手使劲一搓,然后再一松手,“呜呜呜”的像龙卷风似的向上飞,旋转起来像水面的漩涡风,当升力减弱时才会降落。我和小伙伴们玩竹蜻蜓比赛飞越河、飞越泥墙,飞上草堆、飞上槐树、白腊条树、飞屋顶等。
小小的竹蜻蜓给我的童年插上了一双想象的出翅膀。

滚铁环


滚铁环,又叫滚铁圈、推铁环,早在汉代就是百戏之一,是旧时汉族盛行的民间游戏。四川德阳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上就有滚铁环的石像。
20世纪60、70、80年代,滚铁环流行于全国各地,是风靡一时的民间游戏,在我的记忆中滚铁环是乡村男孩最喜欢的游戏之一。铁环由两部分组成:圆形铁环和推动铁环前进的推杆(车把)。铁环的制作很简单,用钳子把直径6-8毫米的钢筋或7、8号铁线捂弯成圆形,大小可根据个人喜好决定,但不宜太大或太小,接头处把它焊接好。推杆长度一般60-100厘米之间,把一段钢筋或铁丝用钳子捂成“U”字形,再把它绑在一个小木棍或竹棍上,或者刚脆用钢筋或铁丝直接捂成。
    滚铁环很讲究技术性,要滚好铁环需要多练习勤实践。滚铁环的窍门在于手中的推杆要抵在铁环小方三分之一的位置,推铁环的力量要朝向倾斜的一方,还要保持一定的速度,这样铁环滚起来才不会倒地或东倒西歪。推杆与铁环的接触的尽量保持在45°——55°之间。

 铁环是乡村男孩向伙伴炫耀的法宝。为了提高技艺,小伙伴们经常在一起练习切磋交流心得体会。
“上下坡”技巧:下坡一般不容易控制速度,一不小心推杆就会与铁环分离,人在坡顶铁环早就滚坡脚。其要领是推杆前面的铁钩要紧紧控制住铁环,保持速度。上坡滚铁环与汽车上坡起步相似要加大一点“油门”,给推杆一个强劲的动力,铁环才会滚动起来。
“过独木桥”:在我读小学时在学校操场,找来几块砖头像砌墙一样铺成一条直线,让铁环从上面滚过,看谁能顺利通过。堡子小学门口有一座真正的独木桥村里人把它叫做“倒桥”,桥身由两块石头组成:长2米、宽40厘米左右仅能一人通过,从上面通过可谓是真枪实弹,要小心谨慎,否者就会人环跌入河中。
“绕树桩,转8字,转圈”:我们读小学时,堡子小学进入正门右手边有一片树林,主要是白腊条树、柏树,一下课我和小伙伴们邀约比赛绕树桩,看谁滚的铁环“不死”一口气转玩所有的树,谁就获胜。“转圈”就是绕同心圆,圈子越转越小,难度越来越大。除此以外我们还在打谷场上比赛绕草堆,今天的徐记马肉馆那一带在我们小时候是生产队的打谷场,秋收过后场上堆满大大小小草堆有稻草堆、玉米秆堆,远望就像日本鬼子的碉堡。我和小伙伴们在草堆间穿梭滚铁环像走迷宫,快乐得像鱼技术娴熟似泥鳅。铁环的“哐啷哐啷哐啷”的声音如哗啦哗啦流淌清澈甘甜溪水,乡村孩子无忧无虑的笑声像向日葵般绚烂纯真。这让我想起了《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滚铁环的乐趣在于一群少年把铁环玩得花样百出,一人玩得不过瘾三五成群的比赛才热闹非凡,快乐无穷。善于模仿是少年的天性,对英雄人物更是崇拜。我们模仿电影《敌后武工队》里游击队的战士,小伙伴们一字排,一声令下像饿虎扑食般向前冲去,比谁滚得远、滚得时间长、谁能上坡、下坡越坎、过障碍物,驾驭娴熟。小伙伴们驾驭着铁环英姿飒爽你追我赶,比赛的队伍像一条蠕动的巨蟒,时而飞快前行,时而缓行,时而控制住铁环行紧急刹车,时而呈“S”形绕过冒着热气的牛屎马粪,时而故意让铁环与推杆扣脱离再一个箭步上去扣住铁环,时而绕“8”字、转圈、过独木桥,时而左转右拐,转弯抹角。
滚铁环花样百出,精彩纷呈,胜负并不重要,过程充满无限快乐。铁环与推杆碰撞发出的“哐哐铛铛”声,宛如一曲奏响在乡村少年心灵深处的田园牧歌,更像一头老牛悠长的哞哞声,依然清晰的回荡在我的耳畔。

打陀螺(打角螺)


打陀螺是中国古老传统的民俗游戏。玩的时候用绳子缠绕陀螺使其在地上旋转起来,再以绳子抽打,使之旋转不停,抽打越猛旋转越快。陀螺有陶制、木制、竹制、金属制,以木制居多。
据史料记载,宋朝我国就有一种类似今天的手捻陀螺造型名叫“千千”的玩具,它由象牙制成,长约3厘米。是古代宫女为打发时间所玩的一种贵族也,玩的时候用手捻使其旋转,等到快要停时再用衣袖拂动它,让它继续旋转,比一比看谁的“千千”转得时间长,谁就获胜。

陀螺最早出现在新石时代,1926年山西夏县发掘出了距今4000多年的陶制的小陀螺,被称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原生态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后来,木制陀螺陀螺逐渐成为主流,陀螺这个名词明朝才正式出现。据明代刘侗、于奕正和撰的《帝京景物略》记载的一首民谣:“杨柳儿青,放空中;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死,踢毽子……”。从这首儿歌里我们知道打陀螺已经成为明朝时期民间儿童大众化的玩具,打陀螺是春天一项流行的儿童活动。《帝京景物略》还记载:“陀螺者,木制如小空钟,中实而无柄,绕以鞭之绳而无竹尺,卓于地,急掣其鞭。一掣,陀螺则转,无声也。视而缓而鞭之,转转无复往。转之疾,正如卓立地上,顶光旋旋,影不动也。”这段文字对打陀螺的游戏描写生动形象、细腻、传神。
陀螺的制作比较简单。可以选取栎树、白腊条树、青香树、苦楝树、桃树、梨树、桑树等树,用镰刀或斧头把选择好的木料削作成上圆下尖的的圆锥形,似漏斗状,大小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力气大小来制作。锥端不能削得太尖要浑圆一些旋转快且耐磨,并镶嵌上铁钉、钢珠或图钉,这样让陀螺画龙点睛、如虎添翼最后用砂纸打磨光滑,陀螺就做成了。
找一根手指粗,长约50厘米的木棍或竹棍,一端绑上抽打陀螺的绳子,我们称他为鞭杆。打陀螺的绳子要结实,主要用棕巴掌树叶(棕榈树)和构树皮,棕巴掌树叶坚硬耐磨,把构树皮剥下来撕成细条,然后用手把它搓成细绳,构树皮搓成的绳子柔韧性强使用时间长。有了鞭杆就有了驱使的力量和某种权威,鞭杆一扬,就像一位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

打陀螺的地方一般要地势开阔、平坦,小时候我和小伙伴打陀螺主要在生产队的打谷场、学校的操场。玩陀螺的时候,先用鞭绳缠绕在陀螺上,缠绕时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太松会把陀螺抛得太远,太紧陀螺又旋转不起来,松紧适宜最好。左手把陀螺按在地上,右手暗暗使劲快速将鞭子,陀螺就形状起来。
打陀螺方法多样,不拘一格。挥鞭下去,陀螺飞速旋转起来,像一朵朵绽放的荷花,构树皮的鞭绳,还带有微微苦香味,挥鞭的弧线像一个个大大的问好,当鞭子鞭成感叹号击打在陀螺上“啪啪啪”,响声此起彼伏,这时的陀螺又像绽放的向日葵,“呜呜”声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小伙伴们一边一边唱道:“小陀螺,滴油油(转的快的意思),转得快,转朝东来转朝西。小陀螺快快转,如果你转满了,我就给你一鞭子”。
在我读小学时一下课,堡子小学的操场上到处是打陀螺的小伙伴,当然打陀螺是需要一定的技巧,首先是鞭绳缠绕陀螺的技巧,其次是挥鞭抽打精准用力均匀敲到好处,最难的是把陀螺抽打高速旋转而在原地看似不动,这种技术是非一日之功的。

打陀螺比赛是我们那一代乡村孩子最快乐得事。比赛方式多样,有个人之间的PK赛,也有像马拉松似的群体赛,最关键是玩的开心。在地上画一个圈,几个小伙伴同时抽打陀螺,谁先把陀螺打“死”或打出圈外或者被撞“死”撞出圈外,谁就输。或是画出起点和终点,一声令下,小伙伴们挥鞭比赛一时齐发,像战场上的万马奔腾气势壮观,“啪啪啪啪”顿时操场上就像过年的鞭炮炸成一锅,小伙伴们你追我赶,你撞我我撞你,有时一不小心摔个狗吃屎,爬起来继续比赛。整个场面像被捅下来的马蜂窝,乱成一锅粥,热闹非凡,笑声、呐喊声、尖叫声、骂声,像龙卷风一样席卷了整个校园上空,那时的乡村孩子是如此的快乐,就像夏天雨后的青蛙。
每当我看到城市广场上有一些老年人在打陀螺健身时,我就想起了我打陀螺的美好时光,虽然我们和我的小伙伴骨瘦如柴,好似相片,但我们是那么的健康快乐。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