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石林人吃菌前必读此文!

  • 牛弹琴
楼主回复
  • 阅读:1415
  • 回复:0
  • 发表于:2015/6/23 15:11:03
  • 来自:云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石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近期随着野生菌的大量上市,食用野生菌的人数也逐渐增多。医院急诊科接诊了6例食用野生菌中毒的患者,该批患者临床症状较轻:以胃肠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为主要症状,尚未发现情节较严重的肾功能衰竭或溶血中毒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的患者。

  医生提醒:在吃了食用菌10分钟后至72小时内,如果感到头昏、恶心、呕吐、腹泻,或有其他不适,基本原则就是就快、就近到医院就诊,对于没有就医条件,或者情况紧急,在等待医生来的过程中,病人可在家里先采取一些方法减轻毒素的损害;如果反应是发生在6小时以内可以采取下列方法:
一是用鸡毛、筷子、手指伸进口中刺激咽部、喝下大量的盐水也可以帮助呕。
二是如果病人吃了毒菌后没有腹泻反应,体质较好的可用导泻的方法,体制较差的可用采取一些急救的办法,就是我们所说的口服洗胃的办法,通常就是喝大量的温开开水,一次喝1000毫升左右,对稀释毒素在体内的浓度有一定的帮助。
三是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件克。
四是对已经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到医院就诊时最好携带吃剩的菌子或未烹饪的新鲜菌,并向医生说明菌子的来源、烹调方法、进食数量等,以便医生根据毒素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辨别野生菌是否有毒的4种常见方法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1、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2、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3、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4、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野生菌味道鲜美,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经常食用菌类,对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有很多帮助。而吃菌却潜藏着中毒的危险。而且,据资料显示,一次多食或连续食用野生菌,会导致人体血糖降低。因此,即便不中毒,多食野生菌也会出现全身无力的现象。

一、如何避免吃到有毒的野生菌?
  形态上进行鉴别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民间通用的识别有以下几种:形状奇怪,颜色鲜艳的可能有毒;菌柄(根)不生蛆、不生虫、鸟不啄,鼠兽不食的可能有毒;嗅之有臭味,无菌香味,味道薰辣,极苦的可能有毒;菌体受伤伤口变色、液汁混浊的可能有毒;生长于阴暗潮湿和污秽地方的野生菌有时带毒;与葱、蒜、大米、银器、灯芯共煮呈现乌黑色的可能有毒。
这些经验并不是绝对的,有些甚至并无科学道理。比如云南人在烹调菌类时有放蒜的习惯,但经过自己多年的研究并询问过所有菌类中毒的患者,没有一例是在烹饪时发现蒜变黑的,说明这种识别方法并不准确。但他同时提醒大家注意,毒伞属有几十种菌类,只有一两种没有毒,其余的都会损害脏器,并且死亡率相当高,毒伞属的菌类有一个共性,就是在菌柄的中间生有菌环,在菌柄的底部生有菌托,对于这种菌子,是千万不能品尝的。

如何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

  由于野生菌资源非常丰富,大家又都喜欢吃,但由于缺乏简便有效的毒菌识别方法,我县每年都要发生误食毒菌中毒事件,因此市民在吃野生菌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采自己不熟悉的菌类
  2、不要吃过熟或幼小的野生菌
  3、采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或煮,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而且食用量要有所控制,不要一次食用过多
  4、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不要食用自己不认识的野生菌
  5、加工烹调时采用的方法也要得当,首先,不论是哪种菌子,都不要凉拌生吃,其次,不论炒还是烧汤,都要炒熟煮透,不要用急火快炒
  6、吃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7、吃完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若不能及时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经过这些处理后,还要尽快转送医院诊治。

  据统计,我省约有毒菌101种,常见引起中毒或死亡的约有十几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云南常见的“蘑菇杀手”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辨析,避免误食中毒。当遇到它们时,切记:珍惜生命 切勿采食!下面这些是一些比较常见的“毒蘑菇”。

蘑菇杀手:窝柄黄乳菇(别名:黄乳菇)



蘑菇杀手:毒蝇伞(别名:蛤蟆菌)



蘑菇杀手:毒红菇(别名:棺材盖子)



蘑菇杀手:毒粉褶菌(别名:土生红褶菌) 我们俗称胭脂菌 哈哈



蘑菇杀手:红网牛肝,好像就是我们叫的麻蛇菌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