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那个令人讨厌的人

  • 蜗牛的脚步
楼主回复
  • 阅读:7308
  • 回复:0
  • 发表于:2014/5/13 20:30:20
  • 来自:云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石林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写在最前面。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这五个字的位置,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无限延伸都容不下我接下来要说的这句话,把这篇文章归于教育培训类,实在是有辱斯文,误人子弟啊。这句话说出来的时候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很后了,但是我也厚着脸皮说了出来。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我1991年出生在一个小村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是那里的一方水土,一番人情造就了我以后一向的我行我素,无拘无束。那时候,春天钓鳝鱼,夏天下河摸虾,秋天稻田里追秧鸡,冬天捞冰块。。。。。。但人永远不会留在童年,只有童年会留在你有生的日子里,6岁那年,我去念小学。
      小学的我,品学兼优。那时起,我就开始读课外书,嗜书如命。但我有一个怪癖,唯中外名著不读,教科书不读。那时就觉得受人推崇的长篇小说文笔拖沓,太强调思想性,生僻字太多,查字典查的眼冒金星,两手抽筋;而外国名著有些翻译得半生不熟,特难消化,所以,为了身体健康,我选择了放弃。直到现在,我也没有读全过一本外国名著。年级稍高一点儿,便开始学写作文,那时候忽然发现课外书多了一本,同步作文。但我几乎没看过。只是当时学校规定非要买,莫名其妙的我也买了,后来还被我折了纸飞机,飞向广袤的蓝天了。这个镜头貌似是某电视广告里也有,或许设计师的灵感也来自这里吧!
     小学里,我的文章并不突出,原因很简单——偏题。想想咱那时候也读了不少书了,下笔的时候如有神助,写着写着就发现果然有神助,已经飘到九霄云外了!猛回首才发现,我才开了个头——都说开门见山,可我门才露出一丝缝隙,作文纸就只剩下四五个格子了,所以一直没有见到山。这算不算学生时代的一个遗憾?
     但是后来迎来了一个转折,在一次由县科协,教育局,名管局,环保局,妇联等联袂组织的征文竞赛中,我居然获了个奖。当然了,这个“居然”对我来说不算惊喜,但是对于我的语文老师来说,绝对是个意外(全县小学生,就只有两人获奖)!后来在看奖状的过程中,我意外了,我居然意外地发现——原来妇联,环保局也搞文艺。由此可见,文艺不止可以跨界,还可以跨行!谁都能搞!当然,这是题外话。
      看完奖状后,我有点儿失落的失败感,不是我功利——我觉得奖状这玩意儿,上不及奖金的实在,下不及奖品的实用,所以它就夹在中间,实在无所用。但后来我又意外地发现奖状里还夹着一个信封,挺实在的!
     初中也是我的一个转折点。那时候班主任是英语老师,在看了我的一篇文章之后赞不绝口,为此还诗兴大发,赋诗一首。但同时问题也出现了,我的外语渐渐地渐渐地跟不上了,但我一直努力追赶,可惜后来还是体力不支,轰然倒地,不省人事,高高地挂起了红灯!后来我就开始投稿,投稿的动机说来可笑,缺钱。那时候语文老师要求每个礼拜要写两篇日记,我便把我的日记从日记本上撕下来,像当初撕作文辅导书折纸飞机扔一样,刷刷刷地一下寄出十几封,然后就是算日子,以为今天寄出去,半个月后就会有稿费寄过来。最先等到的是宁夏文联主办的啥学生杂志,现在记不清楚了,编辑老师说文笔不错,决定发表,后来还收到样刊。从此我的文学之路就此开始。
      后来,无论是县级,市级,还是全国类的文艺竞赛,我都一个不落地参加,成果颇丰,无一漏网!那时正值初二,度过了算是小升初过渡期,显得轻松自然的初一,而对于紧张备战中考的初三来说,初二则显得青黄不接。为了抢救我那在重症监护室里的英语,后来我只参加市级及以上的竞赛,也稳获第一。腾出些许时间来疗养英语。后来别人问我怎么我的英语怎么那么好(高中三年,我几乎没有听过英语课,课本九成新),不听课,考试还可以考120分以上,天才啊,我都说,其实我不是天才,我只是把写文章的时间都用来学英语了。
     那时候除了英语课,我最喜欢的单属语文课了。这里插一句题外话,我喜欢英语课,是因为我从心底里欣赏英语老师。当然,他是男的,我也不是Gay,我喜欢他内心的文学气息。那时语文老师上课,几乎不会像后来我求学之路上遇到的老师那样如出一辙地带你分析文章内容,总结段意。。。我觉得那样枯燥至极。他上课首先让我们通读全文,找出生僻字,然后他加以补充,之后便是讲一些历史,奇闻异事,历史典故。。。。。。那时候有很多同学挺反感他这种教学方式与教学风格,时有非议,我却对此情有独钟,而且语文成绩出奇的好,能和英语并肩。加之每每参赛,我都载誉而归,誉满全校。而其他专专心心听讲,认认真真做笔记,巴不得悬梁刺股学习的人,文科成绩却平平。后来同学们建议写一份建议书给语文老师,要他“痛改前非”!联名“上书”的时候,我投了反对票。我的解释是,不能因为你成绩不好,就说老师教的不好;那你们成绩不好,老师口碑也不好啊。结果激起了众怒,让我生平第一次领教了什么是“群起而攻之”。但至今我依然认为我说的是事实,而且实践也证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名师未必出高徒,但高徒多了,肯定能塑造出名师,所谓的“名师出高徒”已经不再是本质现象了!经过此次风波,慢慢地,我被同学们疏远了,成了那个令人讨厌的人!但这还不足以让我发狂!
      初二下学期的时候,学校准备出一本校刊叫春笋集,并且要求每人都参与投稿,对于此类活动我向来是积极分子,但最后一连出了几期我都没有看到我的只言片语。我气得宣布,今后一百年里,我们初中没有一篇文章可以超过我李某人。我讨厌那些千篇一律的文辞,痛恨套话!真是佩服他们,从一只鹰的成长,可以看到个人的发展,我想这应该是人类进化史上最大的耻辱,退化了!一篇不足千字的小议论文可以反映出祖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成就。。。。。。心情不好了,天一定是阴的,如果真是这样,那这个世界就永远暗无天日。。。。。。我自命满腹文才,联想却不及他们发达,只得自惭形秽,自叹不如,水平有限,还是安安心心地念书。
      中考后,我被昆明某中录取,但后来由于经济的原因,退回一中。那时终于见到开放的图书馆了,于是就办了个借书证,可进去一看,都是文艺类书籍居多,再有就是中外名著。我向来是不爱看名著的,文艺类几乎不碰,就为了避免我的文风和前辈们一样。所以就只能找一些所谓的闲书来看,当然我觉得闲书不闲——所谓的正书就是你一年看就九个月后一辈子都不再会看的教科书,而闲书你却会看一辈子。一进一中,我很好奇,文学社,合唱团,校刊编辑组等都参加了,但后来都一一退出了,因为太花时间。后来升高二,文理分科了,选择了理科的我依然几乎不听英语,语文课,由于长期以来无拘无束惯了,所以我的语文答卷上的答案,无论是答题模式,作文模式,还是其他有规可循的,都从来没有按照语文老师的要求,英语亦如此。那时节,我依然坚持练习我已经练了六年的书法和绘画,很多人都赞赏过我的字,当然我也获过奖。只要我一出黑板报,那块展板每次都能吸引很多老师同学驻足,但糟糕的是练习书法的时候经常被老班抓个现形,更糟糕的是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正好是老班和班副,所以我也经常被抓两个现形,每次的说教几乎都是,你练字就是为了去展板露脸吧?我被雷到了,我没有想到这是她的追求还是我的追求。
      但是最后我妥协了。我一心看书,却懒得写。以至于每次作文的字数总是不够,但总是能得高分,语文成绩经常年级第一。高中的语文里,作文分数所占比是比较高的,所以老师们都下狠功夫,总结出很多套路,诸多模式,但是对于我来说,是不可能学到这些套路的,因为我几乎不记笔记,不听课,我对此的解释是,我惜墨如金!后来语文老师开始批判我的文章了,说是侥幸。我想这不是偶然,如果你觉得是偶然,那也是你没有发现的必然!我对我的文章做了一个总结,美其名曰,浓缩的都是精华!
      我的性格里叛逆的因子太多,所以许多事情我不会当面抬杠,表面服从,暗地里反抗,文字从来都具有攻击性。这会让人觉得讨厌,表里不一!但我真的讨厌那样的文字,千篇一律,陈词滥调,老生常谈,虚编乱造。但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所以,在那样的环境里,正如我讨厌他们一样,我就是那个令人讨厌的人。整个中学时代,我的文字从来没有得到认可。但这并不影响我在学校里以文才出名。
      我觉得文章如何写好不见得是作文课上听出来的,而往往是从各种书上看来的,厚积薄发,水到渠成,而不至于一篇文章写好,笔已经被咬的不成样子。
      这里有一个矛盾: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我们的习惯是少数服从多数,到头来,人云亦云,就是这样堆积造成的。人以群分,有一个人说一番话,被第二个人听到,便跟着他一起说,如此反复,中间有一人反对,便被分开;后来的人一看,不假思索就往人群中挤,以为是看什么热闹。可见人多的地方不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当你身边人很多,很拥挤时,不妨退出来,问问人少的地方是怎么一回事。当然,被分开的那一个人,肯定遭到那一群人的讨厌,我愿做那个令人讨厌的人。
      老师常说我不够谦虚我不尊师重教笔无遮拦,品德最多为良。我不在乎这个,我讨厌那所谓的做人的真谛——“圆滑一生,虚伪是真,四面讨好,八方奉承。”再说一个人的品行根本不是由优良中差能概括的。女优是不是就是“优”呢,女优从良了是不是就是“良”?
      在此,我想说文无定法,看似捷径的所谓的套路,是在加速死亡!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